三白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西屯镇白草坡村被国家五部委表彰命名为全国
TUhjnbcbe - 2021/8/10 2:14:00

来源:灵台发布

原标题:西屯镇白草坡村被国家五部委表彰命名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抓乡村抓治理新乡村新画卷

——西屯镇白草坡村被国家五部委表彰命名为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西屯镇白草坡村是省级文明村、全省抓*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组织,全村辖11社户人,共有*员63名,其中女*员12名。近年来,白草坡村着眼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聚焦基层*建、文明创建、产业增收、民生实事、阳光村务、法制教育等方面找差距、抓落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成效。年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部、司法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牌。

一、抓好基层*建是乡村治理的根本

加强农村基层*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白草坡村结合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工作,完成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补选了出缺的“两委”委员,考聘了大学生村文书,对现有班子成员遵纪守法情况进行了核查,保证了班子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采取集体学习、送学上门等方式,抓好*员*治理论学习和*策学习。规范落实“主题*日”制度,每月第二周星期四组织支部*员开展理论学习、重温入*誓词、缴纳*费、公益劳动等活动,唤醒*员*性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建工作对乡村治理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抓活文明创建是乡村治理的核心

乡村治理离不开乡风文明,白草坡村坚持将德治、自治和法治有机融合,全面深化乡村治理。建成了道德讲堂,坚持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从细节中感悟做人做事的理念和方法。广泛开展了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通过农户互评定星,督促群众自我约束。针对农村天价彩礼和宴席浪费问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狠刹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培树了文明新风。组建了秦腔自乐班和健身舞队,不定期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红色年轮”“八般舞艺”“土专家”“连心桥”“半边天”“文明创建”6支志愿服务队,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达到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目的。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公开了办事流程和资料清单,实现了“一门办”,通过各项活动,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

三、抓强产业增收是乡村治理的基础

乡村治理工作得到稳定发展,产业的推动必不可少,白草坡村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要求,由*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了白草坡村大果大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果园40亩,引导全村发展果园亩,亩均实现收入元以上。成立了劳务产业*总支,以“*(总)支部+劳务公司+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对贫困户中有能力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进行登记,及时提供劳务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输转,目前为名贫困群众落实了就业岗位,人均收入元左右。大力发展多元致富产业,流转土地亩定植优质艾草,对白草坡建材厂进行转型升级,建成“扶贫车间”1处,积极引进窑洞养牛、发泡网厂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四、抓优民生实事是乡村治理的前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农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白草坡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动”、针对危旧房问题,采取危房改造、维修、自购闲置安全住宅三种方式,对全村危房进行了全面“清零”,达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通过补助机械费,对废弃庄基和建筑物全面进行了拆除,达到了整理清腾用地的目的,对户内安全住房进行了标识管理。针对垃圾全靠吹、污水全靠晒、柴草胡乱堆的问题,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柴草场和沤肥坑,由农户按类堆放。针对户内环境卫生问题,扎实开展了“七净一规范”活动,实施了卫生改厕整村推进,在新农村点建成了80户水冲式厕所,在散居农户中推行了“双瓮漏斗式旱厕”。紧盯“管长远”目标,建成了环卫工人之家,利用每月的“主题*日”开展村域环境卫生大整治,并将农户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情况作为“和谐五星”户中的“新风星”的标准,倒逼群众自觉打扫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五、抓实阳光村务是乡村治理的保障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打造“阳光村务”,围绕“便民服务、三资管理、项目工程建设、强农惠农*策、社会保障救助、精准扶贫攻坚”等六个方面,制定了村级35项小微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对村组织、村干部的职责和权力运行流程进行了公开,让村干部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对财务收支、项目实施、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扶贫*策落实等涉及群众利益的35个村级事项,都明确要求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由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实现了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拓宽了*员群众参*议*的渠道,有效保障了群众监督权和知情权。

六、抓细法制教育是乡村治理的要求

坚持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持续加大普法力度、依法依规办事、推进矛盾化解、开展平安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夜校、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法律图书室(角)等公共设施主阵地作用,采取召开会议、讲解案例、播放广播等形式,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知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常态化法制宣传教育,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法律意识。同时,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了“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设立“三官一律”工作室,全面推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定点联系制度,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宣传服务、指导推动群防群治和基层调解队伍建设,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理诉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屯镇白草坡村被国家五部委表彰命名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