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历十月初八,徐霞客从兰溪前往金华,夜宿金华西门外驿馆。初九,经罗店,过智者寺、尖峰山、斗鸡岩,夜宿鹿田寺。初十,游朝真、冰壶、双龙、讲堂四洞后,过玲珑岩回到兰溪境内,夜宿栖真寺。
徐霞客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可谓马不停蹄,当属暴走一族。他日行山路几十里,晚上还要将白天所到之处、所看之景、所闻之言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这样的精神真是没有几人能够做到的。
徐霞客与静闻和尚从金华到兰溪,翻越了整座的北山,并把山脉的走向、层次、地质等搞得一清二楚。现属兰溪灵洞乡管辖的西山寺村是他从北山进入兰溪境内的第一个行*村。它分为西山寺、鸟窠岩与捞刀坑等三个自然村,前两者是徐霞客沿途经过之地。
西山寺村寺以山名,村以寺名,世居姓赵,自宋代迁思山祠下建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思山祠原建于北山南脉的岭上,又叫狮山寺,谐音西山寺,后因村落的搬迁而迁移。徐霞客抵达该村已是傍晚,炊烟袅袅升起,飘散在林间云端,让人恍似进入了桃花源。但时隔多年之后,已今非昔比,曾经有多户人家的村庄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采矿、运矿的隆隆机车声。曾被徐霞客感叹的山头已被削为万仞绝壁,十分壮观。对面的山坡上,西山寺村村民主要靠采掘石矿、烧石灰和水泥为业,近年来,也有不少赵姓人氏以此致富,但他们为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更多城市人的安居工程,却放弃了自己的家乡与故土。年,西山寺村整体搬迁至上华街道缸窑村附近,建于绿茶碧湖之间,红墙青瓦,鸟语花香,经典别致,风景如画,让村民致富的脸上又多了一层笑容。
位于西山寺东上首两里许的鸟窠岩村,世居卢姓,明代已形成村落,有几十户人家,名钮坑。后因村周山上多鹞鹰筑巢栖息,改名鹞窠岩,谐音鸟窠岩。笔者前往寻踪时,村中尚有十几幢旧屋,一条小溪自村中而过,横于溪面的小石桥爬满了青藤绿苔,桥头已有多年的一棵樟树华盖如伞,遮护着驿道的荫凉。因为村后的一座山坡已纳入矿区开采范围,村中大部分人也已迁至山下的西山寺新村里去了,只有几位老人家因为习惯于原来的生活,似乎一下子还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所以迟迟没有搬迁。据村里一位老人介绍说,过不了多久,等这里搬空了,这个村也就没有了。
我听了默默无言,在为他们获得新居而欣喜之余,心中也泛起淡淡离愁,赶紧拿起手中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只是希望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工具,把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感动与忧伤的古村韵味与乡愁记忆,在我的图片与文字里能够保存下来。
三白草堂,文学梦想麓人悟道,无处可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