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一聊徐大夫本人,我觉得他特能说会道。他自己也说,是胡茵梦和他在交谈中点醒了他,让他发现自己有当老师的潜质。说真的,我接触过不少好的老师。比如,曾仁强有特点,能石破天惊;傅佩荣逻辑条理性强,思维缜密,有激情;汉风先生沉着大气,思维严密,语言平和,如沐春风;还有易中天的平和亲易,鲍鹏山的节奏等,但我觉得特别有感染力的就是徐大夫,冷静不失幽默,大气不失细腻,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完全被其俘虏。
本节讲吃什么?怎么吃?
有人说,这还用教?当然,必须学,每个人都要学习我们吃什么,怎么吃,因为我们以前吃的东西和吃的方法真的存在问题。
老生常谈,先认识二个字,一个是饥,一个是饿。既然分开来讲,大家应该知道,饥未必是饿,饿不一定是饥。饥,说文曰,谷不熟为饥。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不足于食,也即吃不饱。而饿,说文互译为饥,浅显了。它是指一种想吃东西的心理状态,是要满足馋的愿望,只有吃好了才不饿。
有些人饥而不饿,是因为有病了;有些人是饿而不饥,是因为饿过劲了。有的人饥不欲食,还有的人饱而进食。所以,徐大夫建议我们说,不饥不饿时不吃东西,并不是到了饭点,就必须把应该吃的所谓三餐按时装进胃里。只有感觉饥和饿的时候,才先满足饥,吃饱。再满足饿,吃好。不然,我们吃进去的可以戏谑为“狗饭”、“毒药饭”。
而且我们在进食时,不能吃得太饱,这是中医和现代西方观念都已经认可的东西了。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得过饱,不仅伤胃,还伤心。
中西医在营养学方面有个根本的区别,西医以食物为本,注重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中医是以人为本,什么人适合吃,什么时候吃,吃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中医管吃饭叫服食,什么是服食?服是用鼻子去闻,服食就是闻见食物的气味,吃出食物的滋味。还有一个词,叫服气,就是去闻那个气,是天地之间按时令变化的那个气。服气可以通神,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吃饭的气味和滋味。
发现没有,现在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没味,原因就是食物有那个形而没有了那个气了。还有现在流行的反季节蔬菜,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多伟大的发明,它反而是违背自然规律而产生的不健康的东西,因为只有按照时令生长的食物才具备天地精炁。可以说,我们如今都丧失了嗅觉,什么食物都一古脑儿往嘴里塞。说得难听一点,连狗都不如。
养狗的人都知道,狗子吃东西先用鼻子闻一闻。不是狗子鼻子灵,猫也一样。如果感觉气味不对,它们尝都不肯尝一口,而如果气味对头,它们定不会放手的。我注意到我家狗子,会不定期地吃草。它也不是所有草都吃,它闻到了它喜欢的味道它就吃,比如嫩的芦苇叶等。我记得它小时候也吃草,不过是用来催吐。现在好像是解馋了。它喜欢骨头,但它也不是所有的骨头都吃。有一次给它喂乌骨鸡的骨头,它闻了一下,头也不回走了。
吃的学问真的太大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疾病都与吃有关。如果我们学会了吃,是不是可以避免好多的坑?如果我们生病了,依然不懂饮食,不懂忌口,医生的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以上为第六节课的大概内容,如有侵权,请速告知,谢谢!